发布日期:2024-12-31 05:43 点击次数:92
西周金文释读:“大(太)保簋”铭文时间:西周成王技能。陈梦家《西周铜器断代》定为成王技能。出土:传清说念光、咸乐岁间出土于山东寿张县梁山,为梁山七器之一。著录:,《三代吉金文存》8•40•1,《攈古录金文》2•3•82,《愙斋集古录》7•5,《奇觚室吉金文述》3•32,《尊古斋所见吉金图》2•7,《周金文存》3•47,《小校经阁金文拓本》8•38•2,《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》录13,《商周青铜器铭文选》录36,《商周金文选》42,《殷周金文集成》4140等。形制纹饰:簋腹似盆,无方座,圈足,下有底折。腹饰大兽面紋,圈足饰夔龙纹,四耳作兽首形,有珥。尺寸:高23.5厘米,口径37.5厘米。现藏:好意思国华盛顿弗里尔好意思术博物馆。字数:簋铸有铭文4行34字。
伸开剩余70%“大(太)保簋”铭文释文:“王伐录子耳口(左耳又口),虘又(左虘右又)氒(厥)反,王降征令于大(太)保,大(太)保克苟(敬)一火(无)遣(愆),王永(咏)大(太)保,易(赐)休枔土,用兹彝对令(命)。”谛视:王:指周成王。成王年幼继位,由周公旦居摄。成王在位技能,周公旦及召公奭平三监、大举东征,进一步牢固了西周政权。西周金文有好多对于东征的记录。录:淮夷古国,文籍作“六”,偃姓,皋陶之后。地望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北。《史记•夏本纪》记录:“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,且授政焉,而皋陶卒。封皋陶之后于英、六,或在许。”张守贞《正义》引《君主纪》:“皋陶生于曲阜。曲阜偃地,故帝因之而赐姓曰偃。”子:爵称,指录国国君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其在东夷、北狄、西戎、南蛮,虽大曰子。”耳口:字从耳从又,曹锦炎、陈秉新等释读作“聽”,铭文顶用作录子名字。虘又:字从虘从又,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虘又,又卑也。从又虘声。”虘又在铭文顶用作发语词。金文较常见,如“小臣言逨簋”(《殷周金文集成》4238)铭文“虘又东夷大反”等。氒:即“厥”,其,指录子聽。
反:反叛。降:《说文解字》云:“下也”。征令:征讨的号召。大保:即太保,官名,责任是监护与辅佐国君。西周初年的太保一职由召公奭担任。《史记•周本纪》:“召公为保,周公为师,东伐淮夷,践奄。”张亚初《商代职官接洽》(《古笔墨接洽》第十三辑)说:“保的地位昭彰。他既是与国王论说念的辅弼重臣,又是最高的在野官之一。旅鼎(《殷周金文集成》2728)铭文称为'公大保',可见其地位之高。”
苟:“敬”字初文。克敬:敬慎其身、敬终如始。一火:通“无”。遣:杨树达《积微居金文说》疑读为“愆”。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愆,过也。”无愆:莫得漏洞。 永:假借为“咏”。《说文》:“咏,歌也。”咏:歌唱。易:“赐”字初文。赐休,杨树达《积微居金文说》觉得即休赐,“易休者,陕角(《殷周金文集成》643)云:'㚸锡厥瀕事贝。'休锡即《周礼》之好赐,休锡倒之则云易休。”
枔:许倬云《西周史》增补二版(生计•念书•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5月)第135页,把这个铭文释读为“余”并觉得“余土可能是徐方。”陈秉新觉得字从木亼声足球投注app,亼即“今”字,故此字“释为'枔',《玉篇》:'枔木叶也'。枔为地名,地望省略。兹:用作训导代词,止境于“此”。对:《广韵》:“对,答也。”令:读作“命”。
发布于:湖北省